雨水,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。“雨水”节气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,而且还表示气温的升高。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,极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乃至心神不安,影响人的身心健康,对高血压、心脏病、哮喘患者更是不利。
为了消除这些不利因素,除继续“春捂”外,还应积极养生,保持轻松愉悦的情绪。近日,特护区组织老年人开展了“雨水”节气相关养生知识讲座。
一是生活作息要规律。雨水节后白天渐长,黑夜渐短,此时应紧跟自然界的节奏来安排生活,规律作息,适当运动,晚睡早起,才有利于肝气升发。为保证睡眠质量,工作人员建议:晩饭不要过饱、睡前不要喝浓茶及咖啡,常用热水泡脚。二是注意防寒保暖,预防感冒。“雨水”节气,寒气始退,阳气生发,此时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还跟不上天气变化,稍不注意,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。随着气温升高,工作人员建议老人可以优先减上身衣物,但下半身的保暖裤还要多穿一阵,谨防寒从脚下起。此外,减上衣时也不能忽略后背和腹部的保暖。三是适度锻炼,保持心情愉悦。“雨水”节气后天气变化不定,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,可能出现精神抑郁、忧思不断等,对健康不利。老人可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时间,以放松心情、改善不良情绪。但因为“雨水”节气早晚仍较为寒冷,不宜过于激烈的运动,可进行诸如散步、八段锦、太极等较轻松的运动,让肝气慢慢上升。四是简单动作健脾养胃。“雨水”时节如果老年人宅居房中,活动减少,容易出现食欲不佳、胃肠不适。工作人员建议长者在饭后半小时、晨起或临睡前做几个简单的摩腹动作:搓热双手,然后双掌重叠置于腹部,以脐为中心,分别用掌心沿顺、逆时针方向各揉36周,有健脾胃、助消化的作用。
(胡 蓉) |